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上海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
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更多人行动起来,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
2019年12月23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2019年全面启动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颁布实施了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各地加快生活垃圾管理立法,发动全社会参与生活垃圾分类,46个重点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平均覆盖率达到53.9%。会议强调,2020年研究制定进一步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统筹推进垃圾分类的工作机制;加快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协调好前端、中端、后端各环节关系,形成与生活垃圾分类相适应的收运处理系统;46个重点城市要实现2020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目标。
2019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9部门在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目标是: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2022年,各地级城市至少有1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他各区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019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最新修订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生活垃圾的类别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4个大类和11个小类。
自2016年年底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中央单位等公共机构的率先垂范和46个重点城市的示范带动下,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国已有2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启动垃圾分类。上海、厦门、宁波、广州等18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超过70%。全国30个城市已经出台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或规章,还有16个城市将垃圾分类列入立法计划。各省、自治区均制定了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浙江、福建、广东、海南4省已出台地方法规,河北等12省地方法规进入立法程序。很多城市通过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也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今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开始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11月14日,上海市副市长汤志平在向市人大汇报时说,居民参与积极性远超预期。居民普遍参与日常垃圾分类,部分居住区居民习惯养成良好,已不需志愿者值守;以居民主动参与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快速提高,全市1.2万余个居住区达标率已由去年年底的15%提升到90%。一项最新的4040名上海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参与的问卷调查也显示,绝大多数人大代表对自己所在小区和单位的垃圾分类效果给予肯定。到2022年,上海要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均禾街党工委书记郭惠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以来,该街出现了“两低三高”现象,日均产生垃圾总量呈下降趋势,全街的警情也呈下降趋势。其中,今年下半年以来,全街警情压减率一直在全区名列前茅。同时,群众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热情不断提高、对厨余垃圾的分拣率和准确率明显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对政府的信任感不断提高。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总工程师张颖说,生活垃圾分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次变革,对加强基层治理能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有着显著积极影响。在基层推进落实垃圾分类工作过程中,逐步搭建起社区基层治理平台。除垃圾分类外,社区基层治理平台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和环卫行业发展中均发挥了推动作用。
“党建引领”是法宝
在近年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过程中,46个重点城市一直相互借鉴学习,虽成效和进展不尽相同,但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较好城市的经验来看,好成绩无一不是党政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坚持基层党建引领的结果。
福建省厦门市四套班子协同领导,全面推动各相关部门协同推进,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该市成立市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市委副书记担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相关负责人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由副市长兼任。领导小组经常组织现场调研、随机暗访,定期召开专题会、调度会、协调会,协调解决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强大合力。目前,全市93%的居民小区和42%的农村地区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岛内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小区全覆盖;1124所学校、12家市属国有企业、66个农贸市场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公园、景区等公共区域和驻厦部队已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超90%。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厦门城乡环境面貌进一步提升,为其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提供了有力支撑。
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这项工作,先后批示38次,并深入街镇、社区、处理终端开展调研。市、区、镇(街)三级主要领导结合各环节工作开展巡查,有针对性地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上海市采取党建引领、制度保障、设施跟上、全区覆盖等方法,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建立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居民自治“四位一体”的基层工作推进机制,通过党建联建、党员社区报到等形式,引导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目前,上海可回收物回收量达每日5960吨,较2018年同期增长4.6倍;湿垃圾分出量约达每日8710吨,较2018年同期增长1倍;干垃圾处置量控制少于每日14830吨日,较2018年同期减少33%;有害垃圾分出量每日1吨,较2018年同期增长9倍多。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强调,垃圾分类事关群众生活环境改善,事关绿色可持续发展大局。生活垃圾分类,看似小事情,实则“大文明”。要进一步提高思想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增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行动自觉。垃圾分类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必须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是一件没有退路的事,必须更加主动地寻求作为;是一件引领时尚的事,必须更富创造性地探索实践。
推动立法、加强法制化建设,加快分类设施建设、前后端统筹推进,“小手拉大手”、全社会参与都是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利条件,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新时尚,一个很高的期许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认为,“新时尚”是一个很新的定位,一个很高的期许。“新时尚”是对新文明的追求,生态文明就是我们新时代的文明,“新时尚”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要为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刘建国说:“放在垃圾分类这个事业上来看,就是让每个人主动参与,以行动者的角色,而不是旁观者的姿态来参与。”
50岁的胥正敖在深圳市福田区梅林一村担任了20年保洁员,最近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垃圾分类督导员。居民经常看到,他身穿定制的红衫,在每天19:00-21:00督导、帮助大家分类投放垃圾。
根据规划,2019年年底,深圳将实现所有住宅小区的“楼层撤桶”,形成“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生活垃圾分类模式。作为先行一步的试点小区,从今年6月底起,梅林一村仅用了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让八成居民可以准确地进行垃圾分类。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如此成就,得益于小区居民已有的分类习惯以及物业管理处的积极配合。
截至目前,深圳经申报并通过验收的“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小区数有2996个,为提升群众参与率奠定了坚实基础。
就如同禁止随地吐痰一样,垃圾分类也是一场事关每个人的“习惯革命”。
记者问家住上海市长宁区中华别墅小区的退休居民张海婴:“每天分类麻烦吗?”张海婴笑着回答:“已经习惯了,不麻烦,不分类的话,反而不习惯呢。举手之劳,实际上是在做功德无量的事。”看来,垃圾分类已融入她的日常生活,而且极为自然。
当看到上海市嘉定区赵巷村的老人熟练地分类投放垃圾后,再“滴”的一声刷一下绿色账户卡上的二维码,会让人觉得这个大都市的市民很“潮”、很“酷”!
《解放日报》刊载过一篇文章《事关所有人的事,终究要动员起所有人》,其中说:“一座城市的品质,往往决定于细节。浓墨重彩的摩天大楼是上海的门面,清新低调的垃圾桶也是。”
生活垃圾分类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正在深刻地、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城市的气质,垃圾分类的影响正从环境领域延伸到社会领域,垃圾分类正成为市民文明素质的一种标志。
是的,我们的城市有了新的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