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都没有,却还为我的梦加油
2019-09-18
你什么都没有,却还为我的梦加油

 

被周杰伦的音乐MV刷屏后,我想起了三个人。


01

林徽因在16岁时决定成为一名建筑师,梁思成决定为了林徽因成为建筑师。

建筑师在一百年后是个风光的职业,在那会儿的中国就是低等的事业。

在去宾夕法尼亚大学之前,梁思成发生了车祸,伤了一条腿,以后林徽因大半辈子都在照顾他的身子和梦想。

虽然两个人都决定当建筑师,可是只有梁思成经历了真正的建筑师训练,拿到了建筑师学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学专业不收女孩,林徽因必须偷偷地旁听。

年轻时,梁思成为了喜欢女孩而喜欢建筑。后来,他真的喜欢建筑。

回国之后他们在东北创办了建筑系;他们为了编一本中国人的建筑史,并且反驳日本人“中国没有唐代时期的建筑”这种言论,爬遍了许多深山幽林里的佛寺。

他们不得不在战争中流浪。两个贵族世家出生的人在西南过着清苦的日子。有着远大梦想的林徽因变成了为柴米油盐奔波的女人。

林徽因的儿子说,她的母亲不喜欢这些厨房事,它们磨灭了她的理想。但她还是尽力做好了,一家人度过了那段战乱的时光。而编写中国建筑史的工作,她依然在帮梁思成做着,从没有没有停止。

1949年之后,林徽因开始拥有了自己真正的头衔——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以及国徽的设计者。她不再只是梁思成的妻子,而是以老师和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身份参与着城市的建造。

1955年,疾病缠身的林徽因去世了。

六十年后,人们开始用一种扭曲的方式缅怀林徽因。这些缅怀书里一般梁思成都是很小的配角。

如果林徽因的传记中梁思成只是配角,那说明人们根本就不关心她是不是建筑师。保护古建筑那只是一个沉闷也不够浪漫的小事,但却是林徽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她们的建筑工作在这一代读者的眼中慢慢一文不值,人们更喜欢听她和金岳霖、徐志摩的路边摊故事。

终于,在舆论和大众的记忆中,人们已经不再记住她的科研贡献。她死后“被”失去了梦想。

她什么都没有,只用一生帮那个迷茫的少年完成了一个梦。


 

02

 

丹妮丝没有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女建筑师。

当时的理由是这个奖只能授予个人,她没办法和丈夫罗伯特文丘里一起共享这份荣誉。九年之后,组委会就打破了自己的承诺,同时授予了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文丘里的巨作《建筑的矛盾性和复杂性》被用来和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相提并论,如果文丘里再多设计一些惊世骇俗的建筑,可能也足以和柯布西耶一样,成为外行人都知道建筑师了。但他没有很多,于是,他的书可以看作是对建筑界最大的贡献。

而这些书几乎都是和丹妮丝一起写的,包括后来一样出名的《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丹妮丝是个城市设计师,一直对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都有很深的研究,她邀请文丘里一起访问拉斯维加斯,并和文丘里整理了两人城市理论的成果。

1991年,普利兹克奖只授予了文丘里。

 

20多年后,在一个为丹妮丝伸冤的网页上,9000人为她请愿,希望重新授予她普利兹克奖。这些人里有已经获得普利兹克的扎哈、王澍和迈耶等等,还有她的丈夫。

然而,那一年的评委们都已经不在了,这是一个无法翻案的事件。

丹妮丝就只是个“没有普利兹克奖”的女建筑师。

 

03

 

很少有人说起贝聿铭的妻子卢淑华。只有贝聿铭家经常说。

贝聿铭每次提起他的母亲都是深情而难过的,13岁的时候,他就失去了那个温柔的人。

但幸运的是21岁时,他在纽约的火车站里遇上了卢淑华,卢淑华正要去卫斯理学院学习风景园林。四年后两人结婚了。

 

历史上常常是宏观论,但背后的细节往往才是破局的关键。比如贝聿铭开始进入美国的主流建筑圈是因为在哈佛成为了格罗皮乌斯的学生,同时还结识了约翰逊这样的同窗。

而贝聿铭能够去格罗皮乌斯那里,是卢淑华的社交能力帮他争取到了机会。

贝聿铭是个沉稳从容的人,而卢淑华是个活泼开朗且很有艺术气息的人,她使得贝聿铭在很多社交场合里更加自如。

贝聿铭的成功来源于卢淑华的牺牲和参与。卢淑华放弃了哈佛大学的学习,帮贝聿铭更加全心地投入工作。他们也一直都是职业上的同路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人似乎是另一个平行世界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因为一直悬在中国人脑子里的疑问,如果贝聿铭回国了会是什么命运。在那个战火频仍和百废待兴的年代,其实梁思成的成就已经是一个极限的答案了。

他们的妻子都最重要的助力,她们甚至牺牲了自己的梦想和可能达到的成就来成全他们的梦想。

同样的,牺牲是容易被遗忘的。

人们记住了那些梦想实现的人,却常常忘记了加油的人。

分享到: